【发布时间】:2021-10-19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坚持中西医并重,不仅是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使二者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在中西医并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的一席话引起阵阵掌声。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院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聚焦提质增效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10月16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杂志社、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协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北京东方岐黄科技服务中心承办的“中西医并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甘肃兰州举行。
会议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长、专家就中西医如何融合并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等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受到了参会者的关注。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会议在大医智道直播平台上收获了1.5万余人次的观看量。
实现中西合璧过程漫长中医药人要自信、自尊、自强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会长甘培尚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中西医并重方面,甘肃省做出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如在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鼓励西医学中医学经典,西医在晋升职称时,考试中必须有10%的中医内容,5%的综合医院床位必须是中医科床位等。“这些探索希望能与各位一起探讨。”此外,如何办好一个具有中医特色中医医院,如何将中医的原创思维贯彻到各级中医院的临床实践中,也应是大家思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相信随着支持和发展中医药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在各级中医院领导的带领下,所有中医药人的努力下,发展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终将实现。”
红日康仁堂北部营销中心总经理袁兴震介绍,中医药发展战略机遇空前,实现中医药创新传承是当代中医药人的共同责任。中药配方颗粒的产生是中医药学现代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患者需求的驱动所在,更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项重要尝试。作为红日康仁堂药业的8个重要基地之一,甘肃佛慈红日药业有限公司有效整合了优势产业资源和道地药材资源,正在快速推动甘肃省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当地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希望能以本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通过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坚持中西并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复兴奉献红日药业的微薄之力。”
中医杂志社副社长贾守凯表示,中医药事业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振兴发展也迎来了我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春天。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科研创新等内容,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更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中医杂志作为中医药行业的学术机构,将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工作中西医并重和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培育一流学术期刊,引领中医药学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成绩,实现新跨越。”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与政策,大力推动各类医疗机构实现中西协同服务,全力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扩大中医药的覆盖面。这些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整体发展,促进了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同时也应看到,甘肃省还存在中医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本次研讨会为甘肃省中药事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交流的平台。“真诚希望各位专家能借此机会将最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为甘肃中医药发展传经送宝,为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健康甘肃建设做出贡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指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以及医治疑难杂症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医智慧引人关注。例如,甘肃省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系统方案,就为新冠肺炎的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正在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中西医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杰出贡献,两者初心一致,但二者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彼此更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促进中西结合,实现中西合璧将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关键在于中医药人要自信、自尊、自强,只有真正把中医药做大做强做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并重。”
开幕式由甘肃省中医院党委书记郭峰主持。
推动中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文化、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是关键
学术报告环节由甘肃省中医院副院长舒劲、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刘俊宏主持。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李浩介绍了《基于三明医改经验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福建三明市主要从医疗、医保、医药以及医院管理体制四个方面进行的改革,如严控“大处方”、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等。在学习借鉴三明经验时,“因地制宜”是各地面对医改任务必须首要想清楚的问题,切记不可“一刀切”,关键是要学习三明医改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还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探索创新,大胆尝试。三明医改带来3点启示:(1)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转换运行机制,要向改革要红利;(2)在改革中应兼顾好百姓、医院和政府(基金)三方利益;(3)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强力推进机制转换。
甘肃省中医院院长、甘肃中医药大学校长赵继荣分享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相关报告。“三流的医院做广告,二流的医院在做品牌,一流的医院在做文化。”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和面对的现实问题。医院文化由四个方面构成,分别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如果说医疗是立院基础,科技是强院根本、教学是兴院纽带、管理是办院关键,那么文化就是铸院灵魂。文化引领着医、教、研、管协同发展,“我们要用文化引领人才、学科、技术创新。”在疫情防控中,甘肃省中医院提出了“三防四早八严格”的工作总方针,反复强调,并让每一个医务人员都知晓,才能让大家重视。新时期中医院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要从9个方面努力,分别是党建引领,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精细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消化)科主任魏玮介绍了《中医临床学科建设的体会》。发展中医院一定要有自己的办院方向,坚持学术传承、弘扬国粹。科室发展要坚持西医不落后,中医有特色;抓医疗、重科研、做学术等理念,用文化力量凝聚人心。之于医生个人,则应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保持严谨、自信,有一定的前瞻性思维。科室文化做到三个服务:服务好自己、同事与患者,推崇“和”文化。明确学科内涵与外延,在学科建设策略方面,顺应国家形势,分享政策红利;“以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为例,我们设立了建设国际一流的中西医消化科室的目标。”学科带头人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制度化管理,创品牌科室、打造精品科室,加强国际合作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和知名度,同时还要为员工个人发展做好规划,注重其学术成果等相关工作。
湖北省中医院原党委书记巴元明分享了他对《读经典与做管理》的认识。经典并非纸上谈兵,它对医院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中医“治未病”思想甚至可以用于党风廉政建设上,未病先防对应“不想腐”;已病早治对应“不能腐”;愈后防复对应“不敢腐”。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理论,还能全面提升医院党建工作水平。“望”而知之:仰望天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闻”而知之:倾听全院干部群众的心声;问”而知之:实行“考问”机制,量化考核;“切”而知之:给全体党员及支部把脉。在全院推行“一行两率”,一行即牢记誓词、践行誓言。两率即争做谋事创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让入党誓词走进脑海里、凝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随时重温,随时对照。在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院经历的“三大战役”:医院战役、武昌战役、湖北战役便是“一行两率”的生动实践。作为医生要牢记大医精诚之精神,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疫情、数字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医院应如何破局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张志明介绍了《如何从“十四五”期间的机遇与挑战中寻求中医医院快速发展的思考》。“十四五”期间中医医院面临着很多发展机遇,如国际认同感更高、产业发展更广阔、交流合作更便利等。同时也面临着来源于中医自身的、现代医学的挑战以及政策挑战等。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医院的的发展?第一,明确中医医院首先是医院这一定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符合现代医学规范,立足于现代医学基础。第二,突出中医特色。中医医院必须中西医并用,同时合理、科学地找到结合点,优势补充,最大限度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第三,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具备中医思维及现代科学方法的综合型人才。第四,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医院管理和考评标准体系。此外,中医医院应有两个基础:基础设施、设备完善,有一套全新的、符合中医自身规律、适合中医医院发展的体制。实现治病、健康干预和辅助治疗、治未病的三个功能。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主任马鲁锋介绍了《数字化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是医疗行业大势所趋,数字化医疗生态布局逐步完善,疫情催化下行业将迎来新的“拐点”。如何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应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产业互联网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红日药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字化探索实践。如建立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上线智能化中药房药房管理系统。专注医生教育,努力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中医学院,同时重视患者教育。打造品牌医生,赋能健康教育与中医药文化传播。打造数字化传承体系,复制医学智慧,提升行业关键产能。使中医AI成为赋能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新基建,将数字疗法用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睡眠管理。“作为中医药追梦人,红日愿与大家一起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
天水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王志刚介绍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基层医院发展思考》。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基层医院普遍面临运营成本增加、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随着DGRs医保付费改革、临床路径单病种等一系列政策改革,基层医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实现基层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首先要始终坚持医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公益性”办院宗旨不变。其次,切实长期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和高质量发展研判。应多措并举提高医院运营效率,解决制约瓶颈,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要按照平战结合思路,制定医院发展规划,重点提升医院业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发挥自身特色,打造医院自身品牌。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而提质增效、优化流程、绩效考核、智慧医疗、精细化管理则是当下基层医院发展关键。
庆阳市中医医院院长袁岳鹏就《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助推学科全面发展》进行了讲解。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调动人员积极性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全能型人才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医院管理的需求。作为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院人才引进和发展十分困难和滞后。究其原因,有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引进困难。平台低、待遇低,留不住人才。引进机制不够灵活,自主性不强等。为此,庆阳市中医医院有如下举措:(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2)引培并举,优化人才结构。(3)才尽其用,构筑发展平台。(4)健全机制,激发工作热情。(5)统筹规划,加快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学科建设,改善人才结构;适应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完善科室管理模式,实现最佳效能。这些举措收效不错,他强调“把人才的问题解决好,医院才能不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