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夫,男,汉族,1945 年生,河南省巩义市小关镇人。本人 1968 年小关镇卫生院赤脚医生学习拜名中医白奇宗为师。1985 年至 1989 年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毕业,同年专业中药函授毕业,主治医师,东方医学研究会会员、西安传统名医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大专学历。一生三度拜师学艺,清:黄元御第六代传人、西安太和医堂第四代门徒,惜得真传。行医 50 余年,发表医学论文 29 篇,参与编审医著 2 部,现在郑州市上街区小关矿吴智夫中医诊所行医,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127例临床分析
吴智夫 河南省巩义市小关镇矿山联合门诊
血府逐瘀汤,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活血汤中的一方,该方由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川芎、当归、牛膝、桔梗、枳壳、柴胡、甘草组成。具有逐瘀活血,宣通理气之功效。笔者从1985年至今,运用此方治疗冠心病气滞
血瘀型127例,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本组127例均符合1997年9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研究座谈会修订诊断标准。典型的临床表现:①高血压;
②高胆固醇血症;③均有胸闷心痛,神疲气短,两胁胀痛,痛有定处;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其中男99例,占77.9%;女28例,占22.1%;年龄最小47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
55岁。
二、疗效标准
用药5剂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为显效;症状改善或自觉症状好转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结果:全组127例中显效99例(占77.9%),有效18例(占14.2%),无效16例(7.9%),总有效率为92.1%。
三、典型病例
张跃武、男.55岁、工人、初诊1987年8月20日。[病史]患者时常头晕目慷,心啪胸闷,神疲气短、臾气,
尤以每年农历七月至八月发作频繁,已两年余。经河南省
××医院多次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经用西药疗效不佳,故来求余诊治。
来就诊时除上述症状外,时感心前区间歇性闷痛,痛有定处,痛疼放射至左肩背,伴四肢乏力,面红口干,失眠多梦,急燥善怒,大便燥,小便黄。
[检查]体形肥胖,口唇红紫,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点,舌下脉络瘀滞,舌苔燥色薄黄,脉弦紧兼代,血压21/16kpa,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6次/分钟,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1级,胆固醇9.8mil/t。
[辨证]瘀血内阻,心神失养。[治法]活血化瘀,宣通理气。
[方药]生地20g,当归20g,桃仁15g,红药10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5g,桔梗10g,枳壳10g,柴胡15g,丹参15g,葛根10g,甘草5go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滤出药液约1000毫升。夜半子时
服500毫升,白昼午时服500毫升(温服)。
二诊:1987年8月26日,服药五剂后,自觉症状好转,别无不适,诊其脉,弦而缓和,大便畅通,效不更方,继服10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987年9月4日,患者高兴而来,诉说药后自觉症状大有好转,饮食、睡眠正常,胸闷痛、憋气已除。诊视,脉不见代,余自思,用药以平稳为度,守方继服,煎服法同前,隔日一剂,连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嘱患者以后每年七
至八月发作频繁期,照前方服用30天以防病于未然。并要求患者不食油腻、干热燥烈食物,多食清淡,注意锻练身体。后随访3年病情稳定,再无心绞痛发作。
四、讨论
缺血性心脏病气滞血瘀型的症状主要以胸痛,痛有定处,胸闷痛、臾气痛如针刺为体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上是本虚标实,尤以气虚为主,病久多有气阴两虚,但血瘀最为多见,心痛则不通,总因气滞血瘀所致。
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为主,主治血瘀胸部阻碍气机,瘀血内阻所引起的高血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舌质黯,舌边瘀斑,苔薄白或燥,脉弦细涩或见代等。故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枳壳开胸行气;生地凉血清热;当归养血润燥;甘草调合诸药。又以桔梗为舟楫,载祛瘀药上人胸中化瘀血;以牛膝破瘀血,引血下行,一升一降宣畅气机。夜半子时、白昼午时服药,是配合阴阳升降之意,阴阳调和升降并用,瘀祛血行合而用之,诸病可愈。
注:(此论文2001年5月入编中医古籍出版社:王清任研究集成一书)